丰润生活百科网(丰润生活百科)
有关曹雪芹的历史材料少而又少,犹如他所留下的残缺的文学巨著《红楼梦》一样,他自己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巨大谜团。似乎历史有意让我们费尽周折去探寻,去求索,才能真正走近
有关曹雪芹的历史材料少而又少,犹如他所留下的残缺的文学巨著《红楼梦》一样,他自己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巨大谜团。似乎历史有意让我们费尽周折去探寻,去求索,才能真正走近这位文学巨匠。
丰润松茨园景区
□王家惠
写下这个题目,窗外正飘大雪,远处的山峦、近处的楼群与大地融为一体,一片洁白。雾霾消尽,神清气爽。
我不由想起曾为电视连续剧《曹雪芹》设计的最后一个镜头:除夕夜,大雪纷飞,醉后的曹雪芹打着小小的灯笼,在漫天飞雪中,在皑皑的山野间踉跄而行。他去寻找一座坟茔,他死去妻子的坟茔,他要向她做一个告别,他明天就要起身去南方,为漂泊的生命寻一个新的落点。然而,他倒下了,再也没有起来,大雪覆盖了他,将他与山川河流融为一体。
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。那一片洁白,一片宁谧,一片寂静,掩尽一切污垢,这,也许就是曹雪芹的理想境界。
抬望眼,大雪之下芹芽萌发,孕育着新绿,孕育着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……
旧时丰润县(现为唐山市丰润区),北枕燕山,南襟渤海,中间是阡陌纵横的百里沃野。还乡河、陡河两条主干河流并肩流淌,十数条支流纵横交错于全境。一条大御路(如今的102国道)穿境而过,是当时沟通关内外的唯一通道,由于清代皇帝时常要沿着这条大道回东北祭祖,故称为大御路,这条道路在秦始皇修驰道时就已出现,几百年来车轮滚滚,脚步匆匆,不知有多少过客。
海有渔盐之利,山有材木之用,肥沃的土壤,发达的水系,勤劳的人民,使这里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,盛产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棉花。便利的交通则使这里信息发达,往往得天下之先机。故而这里素称神京之屏障,交通之要冲,兵家必争之地,人文荟萃之区。
明末清初,这里出过著名历史学家、著有《明史纪事本末》的谷应泰,出过著名诗人曹寅,还出过著名诗人、书画家张纯修,张纯修是纳兰性德的挚友,与曹雪芹祖父曹寅也是至交,曾在楝亭之内与曹寅、施世纶饮酒闲话,后绘成《楝亭夜话图》,存世至今。
晚清以来,这里出过一代代仁人志士、杰出才俊,在中国北方可称人杰地灵之地。其中最杰出者当属曹雪芹。也许有人不赞同我的观点,但我坚信,唯有丰润这样人杰地灵的绝佳山水,方能孕育出旷世奇才曹雪芹。
众所周知,关于曹雪芹的祖籍说法颇多,都各执一词,我只想拈出两点,来说明丰润说。
其一,曹雪芹祖父曹寅在大量诗歌中表明他幼年时期曾在丰润居住生活,对于丰润山川风物极其熟悉,他自幼年至老年,始终与丰润曹鼎望诸子保持着亲密接触,他在诗中称他们为骨肉、兄弟、连枝,甚至使用过对床听漉酒何时共姜被等只能用于亲兄弟的典故。
其二,有明确文字记载,曹寅与丰润曹氏都是宋枢密武惠王曹彬的后裔。
这两点其他各地均不具备。因此各类辞书在介绍曹寅时都明确标明他的籍贯为河北丰润。
然而我最关心的还是曹雪芹是否在丰润生活过。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和口头材料。但是《红楼梦》中使用了大量丰润方言,写到了大量丰润物事,若非对于丰润有深入了解,绝不可能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,出神入化。
我是丰润人,因之对于曹雪芹格外关注,他是我的同乡,在我的心中,他是神圣先贤。我迈着艰难的脚步,一步一步走近他,就如走向云雾缥缈中的圣殿。
曹雪芹一家祖孙三代四人在南京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。江宁织造是当时的肥缺,非皇帝心腹不能担任,这个职务表面上是在南京为皇帝织造绸缎,实际上是作为皇帝的眼线,负有监视地方官员和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的职责,可以专折密奏地方各种动态,无论政治上、经济上都有极大特权。曹家因与康熙皇帝有极其特殊的亲密关系,方能世袭此职。曹雪芹出生于南京,至于生年,一说生于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,一说生于雍正二年(1724年)。
雍正即位,穷治旧人,曹家被撤职抄家,由南京迁回北京,雍正皇帝为他家留了一所十七间半的住宅居住。曹雪芹随家迁回北京,由贵盛之家跌入底层。他成人后曾在北京城内流落,后定居于北京香山一带,年未五十而卒。他的卒年目前有乾隆壬午(1762年)、癸未(1763年)、甲申(1764年)三种说法。
另外,有关曹雪芹的历史材料很少,关于他的风貌人格,目前发现的材料更少,只能从他生前几位好友的诗歌中略窥一二。
曹雪芹铜像
他善诗,诗有李贺风范,具戛戛独造之境。
他善画,画有淋漓痛快之气格。
他贫穷,举家食粥。
他好酒,卖画钱来付酒家。
他孤傲,狂于阮步兵。
阮步兵即晋代阮籍,好饮酒,能为青白眼,见了权贵仕宦,常以白眼对之。举世俗子,难入雪芹之青眼。
柴油的闪点是多少?柴油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闪点是表示柴油蒸发和安全性能的指标。如果闪点过低的话,证明柴油中含有少量的轻质油,这会对柴油在运输、存放和使用过程和发生交。
但这只是旧时代常见的怀才不遇、狂傲士人的形象,他的朋友也是按照传统形象来雕塑他,理解他。我想曹雪芹绝不是通常的穷困士人,他自会有许多孤独、悲苦、寂寞,更有许多深情、柔肠。他孤狂的外表之下,是一颗柔软多情如女儿般的心。
我们到哪里触摸他多情的灵魂?
曹雪芹的灵魂安顿在《红楼梦》里。要走近曹雪芹,必须走进《红楼梦》。
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、男权社会。在这个社会中男性独尊,女性是附庸。女性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,没有任何权利,连追求爱情的权利都没有。千百年来无数女儿的叹息,女儿的哀婉,女儿的眼泪,从来没有人理会。唯独曹雪芹看到了这种人间不合理的现象,唯独他走进了女儿心灵的深处,把她们当人来尊重,为女儿说话,说女儿话。他在《红楼梦》中写了那样多的女儿:贪婪进取的王熙凤,百转愁肠的林黛玉,理智冷静的薛宝钗,英豪豁达的史湘云,雄才大略的贾探春……她们都有独立的人格,有自己的追求,有自己的喜怒哀乐,爱恨情愁。表面看她们似乎是一个个独立的人了。可是最终,谁也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。她们都如明艳的花朵,被风雨摧残,随逝水远去。
花与水,成为《红楼梦》大观园的主体意向。
这摧残花朵的风雨,就是男权社会,是男权社会的势利人情;而那漂流花朵而去的逝水,就是时间,是历史。千百年来,多少花朵似的生命悄无声息地消逝于历史的长河。
女儿要争取自身的自由,要把握自身的命运,要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,也就是说,要争得自身的解放,依靠女儿自身的力量却无能为力,她们期待着男人们走出势利人情的枷锁,走出男性独尊的羁绊,与女儿平等地携手建设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。
于是曹雪芹写出了贾宝玉这样一个中国文学史中仅见的人物。
许多人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,贾宝玉的出身、经历等同于曹雪芹。这个我绝对不能同意。但我认为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灵魂,是他精魂贯注、神思凝聚、呕心沥血塑造出来的文学人物,是他的理想所在、追求所在,只有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才能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。
女儿的悲剧同时是男人的悲剧,男人们在唯我独尊的社会里忘乎所以,在无穷欲望的驱使下拼命追逐权力、追逐金钱、追逐声名、追逐虚荣,在无尽头的追逐中尔虞我诈、翻云覆雨、互相勾结、互相倾轧,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势利人情,如冰水淹没社会,淹没人心。人的天然本性、天然真情如断弦一般发不出一点声音。长此以往,整个社会会窒息,会沉沦,会死寂。
曹雪芹看到了这种大危险,他通过贾宝玉揭示出一种天然真情与之对抗。贾宝玉是男性的叛逆者,女性的皈依者,他把女性当做神明一样崇拜。他放弃了男权社会赋予每一个男人的天然职责,什么权力、金钱、声名,什么传宗接代、光大门楣、立身行道,在他眼里分文不值。他只愿终日与女儿们厮守,为她们做小伏低,为她们洗手帕、熨衣服、调胭脂、梳头发。他不想长命百岁地活着,只想有朝一日死了,让女儿们哭他的眼泪流成河,把他漂到鸦鹊不到的地方,化成一股青烟,随风散了。
丰润曹雪芹文化园一景
他痴情爱着林妹妹,但他同样爱着薛宝钗、史湘云,爱着众位姊妹,甚至那些美丽的女奴,甚至村庄里朴实直率的二丫头。他与秦钟、蒋玉菡、柳湘莲这些人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友谊,只因为这些人虽为男儿身,却有着女儿的品格,女儿的容貌。但他对于那些须眉浊物也并非表面化地加以排斥、摒弃,他与薛蟠、贾珍、贾琏等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,就连贾环这样卑微低贱之人,欲烫瞎他的双眼之时,他也要为其百般遮护,唯恐老太太怪罪。
他是一团真情,除了天然真情,他不知道世间还有别的存在、别的追求。他的情不是如激光一样只及一点,而是如阳光一样普照万物。他因此成为护花使者,更因此成为男性解放的先驱,女性解放的领袖。他以他的存在向人们宣示:人还有另一种活法,还有另一种生存状态、生存理念和生存策略。
由贾宝玉可以略窥曹雪芹的灵魂,他的着眼点不在一朝一代之兴亡,一家一世之荣辱,而在于整个人类的生存过程,在于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、生存理念、生存策略。只要把真情提升起来,把势利人情彻底抛弃,人人以真情相待,那么人间岂不就是天国,是净土,是大同世界。他以天然真情在势利人情的摧残下凋零死灭警醒世人,以哀歌作战歌,发起向旧制度、旧思想、旧观念的挑战。
几个世纪以来,不知多少人在苦苦寻觅曹雪芹的踪影,在浩如烟海的著述中,寻觅有关他的蛛丝马迹。可是曹雪芹仍然像锁于重重烟雾之中的崇山峻岭,其巍峨的风姿、无限的风光吸引着我们走近他……
记得歌德讲过,好的人物形象应该是圆形的。同样,好的文学作品也应该是圆形的,可以从任何角度解读。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恰是这类作品的典范。任何人从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想看的东西,如鲁迅先生所说:经学家看见《易》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……半个世纪以来,人们追逐《红楼梦》,也追逐着曹雪芹,无数仁人志士、鸿儒大家前赴后继。尽管皇皇巨著、独家揭秘层出不穷,但是曹雪芹的伟大、深刻至今还难以真正为人们所认知。
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。他创作的《红楼梦》规模宏大、结构严谨、情节复杂、描写生动,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,被誉为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,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,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曹雪芹为中华民族、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,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,而且在绘画、影视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,学术界围绕《红楼梦》作者、版本、文本等方面的研究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——红学。
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称,曹雪芹的一生,是不寻常的,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。他讨人喜欢,受人爱慕倾赏,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、排挤不容。他有老庄的哲思,有屈原的骚愤,有司马迁的史才,有顾恺之的画艺和‘痴绝’,有李义山、杜牧之风流才情,还有李龟年和黄旛绰的音乐、剧曲的天才功力……他一身兼有贵贱、荣辱、兴衰、离合、悲欢的人生阅历,又具备满族与汉族、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奇辉异彩。所以说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。
我认为,要谈论曹雪芹在中华文化史上的意义,可用更宽阔的视野从两处着眼。
其一,以曹雪芹所处的世界大背景做参照系,证明中华文化的自觉能力。在曹雪芹写作、传布他的《红楼梦》时,在欧洲大陆,也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,以狄德罗、卢梭、伏尔泰等人为突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正在对封建神权、政权发动猛烈的攻势,他们把人道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扬。而曹雪芹用另一种方式,即文学的方式证明他堪称中国的伟大启蒙思想家,他的《红楼梦》类似于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,他用那支饱蘸血泪之笔,高扬起人性、人情的大旗,把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理念做了一个颠覆。而被西方社会树为旗帜的自由、平等、博爱等诸多内容,已经在《红楼梦》中极其鲜明地表现出来。因此我们可以骄傲地说,中国在近代思想的启蒙方面,与西方同时并进。
其二,用现代的眼光去解读《红楼梦》,走近曹雪芹。二百多年来,有多少人捧读《红楼梦》,有多少人寻觅曹雪芹,他们的脚印深深烙印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上。只要抓住天然真情这条线索,我们就能寻到一条走进《红楼梦》,走近曹雪芹的路径。曹雪芹把欲与情分离开来,把情提升到信仰的高度。他所憧憬的真情世界,在现代人眼中仍如远天的彩霞,光彩夺目。
在安全保密中,可通过适当的密钥加密技术和管理机制来保证网络的信息通信安全。 什么叫蠕虫病毒? 蠕虫病毒源自一种在网络上传播的病毒。
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曹雪芹以众多美丽生命的凋零,铺就厚厚的土壤,滋养真情。让真情充满人间,就是曹雪芹思想的精髓,也是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之一。
让我们一步一步,走近曹雪芹,走进《红楼梦》。
这条路上,不止我一个人在走。
窗外,风雪凄迷,漫天皆白。春日不远。
(本版图片由张辉摄)
池塘里的地仙尸:竹林屋村前有一口大池塘,水很深,传说这口池塘淹不死人。 有一天来了个的古董贩子胡胖子,偶然听说了这件怪事,于是怀疑池塘里有宝物。他花钱买通了村长,雇了四五个人,划着小船在池塘里撒网捕捞。可整整忙活了三天,屁也没捞到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处理。联系QQ:1640731186